本篇回應
E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E 查核回應
- 以“核廢水”為關鍵字搜尋,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的新聞,並非如這篇訊息說的都沒有報導。

- 不要過度恐慌,至少先瞭解關於核處理水的排放條件和專家看法後再說。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除了已籌組專家觀察團三次赴日,已建置公開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監測台灣四周海域輻射,除了解說監測方法及日本排放標準等相關資訊,並隨時更新相關新聞 (網址:https://tworis.aec.gov.tw/)

- 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氚,人體中也有。氚本身的物理半衰期為12.3年。在生物體內會透過代謝,排出體外,不會累積在人體特定組織中,氚的生物半衰期約為10天,目前國際研究並沒有顯示氚會造成人體癌症。(資料: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Auckland)物理系副教授大衛·克羅夫切克(David Krofcheck)明確表示,經過ALPS淨化處理的水,和正常運行核電站的廢水安全水平相同,日本即將排放的含氚處理水在排放前還將氚濃度稀釋到1500貝克/每公升,甚至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飲用水中含氚標準10000貝克/每公升的約七分之一。在鈕西蘭、澳大利亞與臺灣的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共同主辦的簡報會上,克羅夫切克回答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的提問時說,當地捕撈上來的魚,他會吃。

-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官網公佈的資訊,碳-14也無法通過ALPS淨化流程完全去除。但產經省指出,儲罐中水的碳-14含量已遠低於日本國家的管制標準。稀釋後,碳14含量將降至最多不超過日本國家標準的千分之一。(RFA 事實查核2023/6/23)

- 要將核污水處理到對人類、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所需耗費的人力、金錢、環境成本,遠比想像中大且困難。核電並不如擁核者說的污染最少或成本最低;事實上只是污染尚未發生、尚未被計入發電成本裡,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提倡能源轉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因。

資料佐證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https://tworis.aec.gov.tw/

RFA 事實查核 2023/6/23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ishi-hecha/hc-06232023160018.html?encoding=traditional

MyGoPen 2023/6/16查證內容
https://www.mygopen.com/2023/06/6000.html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歷史擴散分析是利用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後10年的歷史海流資料,以未來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海洋排放的規劃,進行含氚廢水海域擴散的模擬分析,初步預估含氚廢水傳輸路徑及對臺灣的影響程度。

https://tworis.aec.gov.tw/

事實查覈|日本"洗白"核污水? "單方面決定"排海?

預計6月底,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將公佈福島核電站排海計劃最終版的完整評估報告,按照此前報告,IAEA大概率將支持日本的計劃,將經過處理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廢水排入海中,針對福島事故廢水的處置,國際各方再起爭論。 6月5日,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在IAEA月度理事會上指責日本的決定沒有足夠科學依據,使福島核事故污染風險轉移到鄰國和周邊環境。6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在北京例行記者會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ishi-hecha/hc-06232023160018.html?encoding=traditional

【部分錯誤】日本已強排核廢水?每天6000噸?時間未定!目前以淡水進行測試

網傳「日本已開始排放核廢水」的影片及訊息,內容聲稱日本已通過海底隧道,將 130 萬噸的核廢水,以每天 6,000 噸的速度排入海中。經查證,日本於 2023 年 6 月 12 日對福島一號核電站的排放設施進行測試,預計會持續兩周,這段期間使用的都是「淡水」而非核廢水;日本 4 月開挖海底隧道,為排

https://www.mygopen.com/2023/06/6000.html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