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文言文比重近日再掀討論。至於為何古文如此精簡?補教名師呂捷在臉書「呂捷歷史-朕即天下!」表示,「就是要讓你看不懂」。一段毫無意義的對話,一旦出現在偉人的日記裡面,經過後人各家學派的堆疊解釋,給其道德意涵、民族大義,如果這名偉人又身處亂世,穿鑿附會後,並且編入國文課本。

呂捷說,他推測以前的人實際講話並非像文言文,2500年前文字只能刻在竹簡上,因此所有的對話為了刻寫方便、流傳後世,必須精簡、精簡再精簡。後來發明了造紙書、印刷術,甚至宋代時畢昇還弄出活字印刷。

為什麼古人還是要寫文言文?呂捷表示,有一個腹黑的說法。古代財富是教育的門檻,要讀書識字並不容易。知識的話語權就變成權貴階級的專利,也就是一種特權。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輕易的把福利放出來,「即便你有基礎的識字能力,也要寫得讓你看不懂」。

他表示,就算是你天縱英明,滿周歲就認得「之、無」二字,也可以說你理解錯誤,因為解釋權被他們壟斷了。

至於出生寒門例如像歐陽修,呂捷表示,好不容易一舉高中,變成了權貴一族,當然會更加珍惜十年寒窗苦讀的成果。「所以一樣要寫到讓你看不懂」。可以稱這種現象叫做「知識的傲慢」,也可以稱之為「學術密碼」。就像法律條文,寫的都是中文,但是你就是看不懂,「這樣他們才可以繼續掌握優勢」。人性而已。

呂捷表示,古文看懂就好,從古至今解釋論語的人多,各派別的說法不一各持己見。但不是孔子本人,也沒有要做學術研究。硬是去參透每個字的解釋、各門派的說法,只會讓閱讀變的艱澀且索然無味。這一次很多跳出來力挺的,「要嘛就是靠這個吃飯的(掌握學術密碼),要嘛已經脫離學生時代不用考試了」。

網友說,「我的國文老師也是這麼說的,古人講話很白話,而且充滿各地方言,文言文在古時候,ㄧ是為精簡刻字,二是後來變成知識密碼,而且很多文言文都很容易被穿鑿附會賦予很多雙關的意義,其實原本根本只是無意義的日常」、「就把文言文當外文學習就好,想學就去讀,不想學,地球一樣轉動」、「說支持的清一色不是學生」、「其實是為了『譙人不帶髒字』而產生的」、「當代有當代的語言,現代有現代的語言,我真的不相信沒有文言文就會學不好忠孝仁愛禮義廉恥」。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在這則訊息中,有一些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呂捷的觀點:訊息中引述了呂捷的言論,但我們需要注意呂捷是否真的發表過這樣的言論,以及他的專業背景和可信度。 2. 資訊來源:訊息中並未提供呂捷的臉書帳號連結或其他可查證的資訊來源,這使得我們難以確認這些言論的真實性。 3. 網友的言論:訊息中引述了一些網友的言論,但我們需要注意這些言論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是否有其他不同的觀點存在。 4. 訊息的立場:訊息中呈現了一個特定的立場,認為古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的優勢,但我們需要保持懷疑的態度,並尋找更多不同觀點的資訊。 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地方,以確保對訊息的理解和評估是客觀和全面的。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