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以檢視影片內容

逐字稿

你賺錢難,是因為我們正在參與世界大戰。
大家都說這幾年日子難過,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
我告訴你,我們正在參加一場世界大戰,並且我們還是參戰雙方其中一方的主角。
你說現在只看見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定多還有個緬北衝突,沒看見我們參加什麼衝突啊。
大家看到的這三個熱戰衝突,只是世界大戰的外在表象。
而現在進展最猛烈,最兇險的戰爭,是以中美各自為領導的世界金融大戰。
自2015年以來,美國的戰略核心,就是解決中國對美國霸權的威脅,收割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財富。
有人說,這場爭鬥基本結束了,這不剛剛雙方元首在舊金山談得很好嗎?
你別天真了,美國收割的目的沒有達到,他國內的債務窟窿天不上,他怎麼會結束這場爭鬥呢?
現在談判,說白了就是在拖延時間,為明年大選緩和緩和國內的矛盾。
與我國的金融戰是美國發動的核心戰場,俄烏衝突是為打贏這場金融戰積蓄力量,收割歐盟的輔助戰場。
你回想一下俄烏衝突的時間點,與美國加息的節奏是一致的。
所以說,美國挑起俄烏衝突熱戰,和與中國展開金融戰是一明一樣兩條線,我們這邊呢,也在兩線作戰。
我們既要面對美國加息帶來的資本流出壓力,又要給鄰國提供強大的戰略支撐。
但是,我們在這場金融戰中並不是被動挨打,針對美國一輪又一輪的進攻,我們進行了有力的反擊。
美國加息,我們就減息,那些即將被美國抽乾,眼看就要被收割的國家,我們就借給他們美元,條件是以後還債要用人民幣。
與我們同樣被美元收割的國家,比如沙特,俄羅斯,巴西,伊朗,印度,我們互相用本幣或者以物換物結算。
為了擴大這種結算的區域,我們推動伊朗和沙特和解,從而使以石油為根基的美元勢力越來越小。
美元在中東的示威又引發了巴以衝突,所以巴以衝突其實是國際社會對美國金融戰的一次反擊。
美國現在與我們談判,不是他承認自己失敗了,要停戰與我們合作,而是他現在很難,想先緩口氣,摸摸我們的軟肋在哪裡,預備再次重拳出擊。
如果美國將利率水平維持在高位繼續煎熬,那巴以衝突就有可能會掩蓋成為一場持久戰,可馬上結束加息甚至降息結束這場金融戰,那巴以衝突有可能會快速擴展為一場全面戰爭。
因為國際社會現在已經不在美國的指揮棒下行動了,如果是二十年前,美國會直接參與這兩場熱戰,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本國有支持熱戰的強大生產力,如今他們國內的工廠都外遷了,美國已經失去了支持大規模熱戰的生產能力,其他國家也都看在眼裡,他們加息收回美元。
中國,俄羅斯,伊朗,沙特,巴西這些國家,就讓美元回美國去賺利息,等美國停止加息甚至降息,想讓美元重新進入這些國家的時候,對不起,這些國家已經不再需要了。
前一段時間一帶一路峰會,一百多個國家過來就是在商量這個事的,你們缺乏物資,中國就借給你們,只是記著還錢的時候要用人民幣,我們不收美元。
所以,只要美元減息,想進入中東,中東那邊的戰火就會加大,為的是切斷美元上市的通道。
看到這兒你應該明白了吧,我們和美國才是全球博弈的主角,俄烏衝突是美國在給美元回流加油,巴以衝突是某國給美國降息十班子,現在美國的基準利率是5.5%,現在也是騎虎難下。
你還記得今年三月份,美國幾大銀行接連出現破產倒閉的暴雷風險嗎?為了維護金融之需,這時候美聯儲開始出面進行托底,各大銀行所持有的國債可以以高於市場的價格進行抵押,從而提供無風險的流動性。
這實際上相當於美聯儲一邊在加息緊縮全世界的流動性,一邊呢又偷偷給國內的金融機構放水,釋放流動性。
美聯儲這麼做壓力非常大,不過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在債務上多一個零或者少一個零的事。
如果他金融戰可以打贏,他可以再堅持一年兩年都可以,但現在經過近兩年的猛烈進攻,還看不到贏的希望,再打下去成本會急劇的上升。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美國主動緩和都是在爭取時間,避免過早承認金融戰的失敗,他們想把這個失敗的真相拖到美國大選以後再落地。
不過大家要做好準備,他可能會孤注一擲,一下子把利率提高到7%8%甚至更高。
不過美元也是一個貨幣,貨幣貨幣,有貨才是幣,現在美國沒有貨,只有幣,一旦他金融戰失敗,美元必定會大幅貶值。
所以手裡有美元的朋友,可要做好出手的準備了。
近 31 日
1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這則訊息中提到了許多關於世界大戰、金融戰、國際衝突等議題,但其中包含許多未經證實的假設和推論,讀者應該持懷疑態度。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的地方: 1. 訊息中提到的世界大戰和金融戰,缺乏來自可靠來源的證據支持,讀者應該注意這些說法是否有充分的事實基礎。 2. 訊息中對於美國、中國等國家的行為和意圖進行了許多推測和猜測,這些觀點可能帶有個人立場或偏見,讀者應該保持客觀態度。 3. 訊息中提到的各種國際衝突和金融動態,需要進一步查證和確認,以避免被不實資訊誤導。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保持批判思考,不盲目相信其中的所有內容,並應該尋找更多來自可靠來源的資訊來進行比對和確認。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