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佩與感傷》

王永衛醫師 口述
整理/李淑娟

今年7月15日我正式從服務了37載的臺北榮總退休;同事頻頻打探:還未屆退休年齡的我,被那家醫院挖角了? 其實,很少人知道,此刻的我身罹膀胱癌、肺癌兩種原發癌症,而我的妻子才癌症病逝不到一年。

這兩、三年間,我從臨床醫師到重症病人家屬、到身為重症病人、從臨床實驗主持人、到申請成為癌症新藥受試者被拒(罹兩種癌不符收案條件);經歷這麼多角色,身分在白袍和病床間流轉,心情真是百味雜陳,難以言盡。

我最後一次化療在5月中完成,整個治療過程中,我照樣上班;一方面是多年來照顧的感染者已達上千人,一時找不到他人接手;一方面,我從沒想過:生活一向被看病、查房、教學塞滿了,驟然停下來要做什麼?總以為人生終點還很遠,等手邊工作完成後再說。

問題是,臨床工作似乎永遠沒有完成式,才忙完這個,下個工作已排滿了;才看完一個病人,仍有無數個病人在等候,甚至,眼前工作還未告一段落,就被更急、更迫切的任務或病人打斷了;所以,我永遠只能「拚命幹!」 很少停下腳步。

我太太罹患的也是肺癌,發現時已轉移骨骼和腦部,從病發到過世共三年。太太生病後,全家曾利用緩解期規畫了一趟德國旅行。很少陪太太出遊的我,明知罹癌後所餘日子無多,生命充滿變數,我還是從這趟旅行中缺席了,這也成為內心最難以釋懷的痛。

她去年8月過世,那是個禮拜一,我在榮總要看夜診。她過世,感覺整個心像被掏空一般;但是,病人已預約掛了號,有人從遠地趕來,有人可能是放棄了重要聚會來報到,也可能有人服藥不適應,需要調整……;而我,無法馬上找到代診醫師,也無法因個人因素失信於病人,只能把太太後事安排的重任交給女兒,那天,照樣看診到近九點。沒有人知道:當時承受著喪偶劇痛的我,也正在接受癌症放射療法。

看完診後,自己來到門診追蹤檢查;領完號碼牌,候診室常一等兩、三個小時;偶遇同事出來叫號時發現我在座,好意安排遇空號時先檢查。

這時,我想起妻子生前看診情景:她也跟我一樣吧? 強忍著不適,坐在這裡一等幾個小時;而自己先生就在不遠處,是這家醫院的資深醫師,卻永遠在為別人忙碌,甚至沒有陪自己看過一次診。想到這裡,那種悔恨交加的椎心之痛,幾乎要將自己淹沒了。

太太過世,身邊的支柱倒了,才發現自己有如陷身巨大的黑洞一般,生活根本無法運轉下去。所以,我現在總告訴人家:兩個念頭不要有、兩句話不要說;那就是:「以後再說」、「早知道…」,機緣不可能一再給我們「再來一次」的優待。

臺北榮總感染科醫師王永衛的追思會已在107年10月25日舉行。這位行醫37年餘,照顧過近千名愛滋感染者的醫師,七月入院前接受資深媒體人訪談,謹以這段摘要,紀念這位行醫忘了自己,甚至在妻子過世當天仍繼續看診的醫師,他的愛與遺憾。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2 則查核回應
Lin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王永衛於2018年10月過世,致力於人類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性傳染病防治,及院內感染控制、社區傳染病防治,積極維護病患權益,並且推動愛滋修法解除外籍禁令,為國內愛滋病防疫竭盡心力。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76181

愛滋友善醫師、協助抗煞 北榮王永衛病逝 享壽63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畢生致力愛滋病防疫、維護患者權益,自稱「阿甘醫師」的台北榮總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永衛昨(8)日因病辭世,享壽63歲,家屬則低調不願透露病因。綜合媒體報導,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王永衛致力於人類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性傳染病防治,及院內感染控制、社區傳染病防治,積極維護病患權益,並且推動愛滋修法解除外籍禁令,為國內愛滋病防疫竭盡心力。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76181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ChatGPT 自動分析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