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邊緣人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邊緣人 查核回應
整理環境資訊中心網友留言

1.發電用的甲烷並不是「排放到大氣中」,而是拿來「燒」,燒完後的甲烷跟沒燒直接排放到大氣是不一樣的,把兩者混為一談有誤導之嫌。

2.畜牧業的甲烷排放量是甲烷排放的大宗,完整、認真討論的論述,應有天然氣跟畜牧業甲烷排放比較。

3.不是掛名「學者」,觀點就是正確的。Google 搜尋「盧倩儀」,發現他所屬的單位是「中央院歐美研究所」(當然也不是非專業就不能評論此議題);也曾對萊豬議題評論過,被立委林淑芬說是誤導,大家可以搜尋相關文章,作為作者是否有政治立場偏好的參考。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posts/4638073956257551
https://www.facebook.com/linshufen.fans/posts/999384916763879
此查核回應尚被用於以下的可疑訊息
中研院學者:台灣增加天然氣發電是條死路
12:452021/11/22
政府大力推動天然氣政策,中央院歐美研究所盧倩儀副研究員表示,台灣的增氣政策是一個反科學,不顧人民死活的政策,因為天然氣排放甲烷是煤的「非常多倍」,天然氣的甲烷排放在氣候變遷上成眾失之的,台灣政府卻一直閃躲這個問題,她認為,台灣能源押寶在人人喊打的天然氣上,極為不智。

盧倩儀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在瘋「減甲烷」,因為減甲烷在遏止地球暖化角色太重要,如果為地球的增溫溯源,至少是四分之一的增溫要算在甲烷頭上,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人為甲烷排放,甲烷是天然氣的主成份,鎖熱能力超強,在大氣中壽命短,所以甲烷排放一減下來,地球暖化馬上受到控制,不像二氧化碳,即便今天停止排放,幾百年前的二氧化碳仍在大氣中,沒有辦法抓回來,因此減甲烷的效果是立竿見影。


盧倩儀表示,天燃氣發電的二氧化碳排只有燃煤的二分之一,這也是台灣政府一再強調的重點,也是台灣政府增氣政策的基礎,問題是,天燃氣發電的甲烷排放卻是燒煤的非常多倍,這個事實會拖垮增氣政策的立論,政府也一直閃躲此點。

盧倩儀表示,為了避免天然氣被淘汰,美國化石燃料業者想出了天然氣是過渡能源或天然氣是橋接能源(bridge feul)的話術,這個洗腦公關口號是美國業者刻意選擇對業者片面有利的科學喊出來的,因為傳統天氣田逐漸枯竭,頁岩氣取而代之,頁岩氣更比傳統天然氣要「髒」,未來頁岩氣又將會在台灣增氣政策扮演顯著角色,增氣政策其實是帶領台灣走向一條死路。

1 other reply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