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前世今生。

黃智賢

我們經歷了這麼多教訓。現在,不要談民族大義,也不要談感情。

讓我們坐下來,談談利益。

台灣是怎樣發的家?

1
國民黨虧欠了大陸的人民,來到台灣。痛定思痛,立意興革。

兩蔣時期,跟著政府的方向走的,都繁榮富庶。

先是土地改革,讓身無寸土的佃農,有了安身立命的起點,吃飽飯。

政府的地拿出來賤賣給佃農,地主的地,被強迫換成公股股票,興業救國。

政府掃除文盲,強迫孩子受義務教育。

家貧的孩子念師專,學雜費全免,一畢業,就是鐵打的飯碗,終生保障。

台灣有了識字的年輕人,開始主導發展輕工業。

紡織業成為台灣在香蕉鳳梨之外,第一次的外銷產業。

幾家老字號財團,通通是紡織業起的家。

塑膠繼而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主軸。

社會的能量和財富,被引導去發展塑膠。幾個塑膠起家的財團,並非天縱英明。而是政府當時半強迫半引導,提供一切資源和方便,才搶了先機。

電子業,半導體,都是政府訂了長期計畫,循序發展。

台積電和聯電,根本是政府全力成立的。

新竹科學園區,至今成為被模仿的典範和傳奇。

台灣是這樣成為亞洲四小龍,成就台灣奇蹟的。

而如今,台灣的「興」,俱往矣。

2.
從李登輝時期開始,台灣再也沒有新的方向和開展。

台獨和去中,成為主政者心心念念,唯一的明燈。

一切施政努力,都是為了把台灣跟「中國」徹底隔開。

明明政府的長期規劃中,已經看見台灣的發展,必須和大陸的改革開放結合。

捨去大陸,臺灣根本不會有前途。

但李登輝絕不准台灣跟大陸有關係。

不准西進,硬要推出南向政策,當然一敗塗地。
也讓台灣的產業,從此窮途。

王永慶一生最大憾事,就是李登輝不准他在廈門設廠。

不管內需和出口,表面上還是很熱鬧,房地產和股票飆升。
但其實台灣的生機已經如籠中鳥,再也飛不出主政者自製的牢籠。

李登輝的12年,加上陳水扁更誇張更如夢靨般的8年,這20年的蹉跎錯誤,如大廈已傾,幾乎很難彌補。

這段期間,成功的,只有兩蔣時期培養的產業,和不顧政府禁令,到大陸打出來的天下。

台灣內部,除了特許行業和房地產,還剩下什麼 ?

3.
2008年的馬英九,有最後的機會,把台灣方向擺正。

這時候,大陸已然崛起。他終於向大陸跨近了一步。

也不過是小小的一步,也不過是有了直航和觀光客而已。

其他的反中結構,包括台獨教科書,仍然繼續像緊箍咒,掐住台灣。

面對台灣內部已培植了20年的反中勢力持續坐大作惡,馬政府根本無能無力對抗,不敢越台獨的雷池一步。

終於,2014年的反服貿,打爛了台灣最後一絲生機。

2016年,台獨全面執政,從立法到行政,中央到地方。

是的,台灣現在仍然馬照跑,舞照跳,燈紅酒綠。

早年掙下的家業,還夠吃穿,還可以淘澄個幾年。

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

4.
台灣已成為過去。

台灣最最值錢的兩件傳家寶,是「中國」和「民主」這四個字。

民進黨都作賤得差不多了。

我們還剩下什麼?

2300萬人,其實無力自給自足。

台灣現今,其實是靠對大陸一年800億美金以上的出超養活的。

可是,所有大陸崛起所可以擁有的大發展和大機會,台灣全部愚昧的拒絕了。

家有萬貫,卻在外行乞度日,還沾沾自喜。

5.
台灣已經失去擺脫邊陲的可能,回歸到大勢所趨下的邊緣化宿命。

這個宿命,也是我們自己選的,怨不得誰。

但如果有心緒澄明的人不甘心,請看一看台灣的前世今生。知道台灣真正珍貴的,是中國和民主這兩個寶貝。

也許,可以為台灣人抓住最後一點點,幽微的重生機會。

P. S.
本文發表於台灣中國時報2018年5月6日
近 31 日
1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Lin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一個真正為民謀福利的政府,必須致力於塑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環境,獎勵人民發揮創新、創業的精神,而不是千方百計的向中國傾斜,緊密連結中國、依賴中國。
「馬習會」提及之兩岸經貿合作,應是指兩岸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台灣應堅持「經濟自主」性,調整其市場布局,不應過度「依賴」中國市場,這才是發展經濟的正道。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台灣經濟太依賴中國--083135346.html
台灣經濟太依賴中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53bb0a8-d652-42bb-8acc-6e6a18ed8d29
台灣經濟發展依賴中國的五大迷思 (上)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c869ef5-fef2-45b1-b1d3-34095a48a545

台灣經濟發展依賴中國的五大迷思 (下)

台灣經濟太依賴中國? - Yahoo奇摩新聞

【on.cc東網 作者:陳大山 兩岸評論員】日前,新加坡「馬習會」提及兩岸經濟合作議題,其中包括持續深化經貿交流、加強雙方的產業合作。針對此一議題,有台灣企業人士提出「台灣太依賴中國」觀點,認為台灣的經濟政策積極向大陸傾斜,這不是正常現象。提出此一異議的,就是知名的鴻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他說,台灣沒有必要放棄大陸市場,且台商投資多年,累積這麼多經驗,大陸也從「世界工廠」進入「世界市場」,不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E5%8F%B0%E7%81%A3%E7%B6%93%E6%BF%9F%E5%A4%AA%E4%BE%9D%E8%B3%B4%E4%B8%AD%E5%9C%8B--083135346.html

【民報】台灣經濟發展依賴中國的五大迷思 (上)

最近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56%,創六年新低,「保二」(全年經濟成長率2%以上)破功。對此,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原因在出口;而出口差則是因為國際景氣,變化由不得人,也不易用短期措施很快改善。馬政府治國無能,卻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只會歸咎於前朝或卸責於國際,而不知自我反省;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國際景氣趨緩對我國經濟成長固然有影響,但並非是造成台灣經濟衰退的關鍵因素。台灣經濟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53bb0a8-d652-42bb-8acc-6e6a18ed8d29

【民報】台灣經濟發展依賴中國的五大迷思 (下)

(四)敵友不分之迷思雖然政經無法分離,但前述「政經分離」原則若用於與友邦在經濟上分工合作,或許尚可發揮互補互惠的功用,而創造雙贏的效果;不過,用於一直企圖要併吞台灣、對台灣深具敵意的中國,則是將「敵國」視為「友邦」,而引申出「敵友不分」之迷思。這種「敵友不分」、依賴敵國來發展經濟的迷思,乃是台灣最大的危機之所在。如前所述,中國一向非常明確的在經濟統戰上,對台灣採取「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通促統」的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c869ef5-fef2-45b1-b1d3-34095a48a545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