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內容非常值得看,裡面講到的幾個觀念之前都提到了。
1. 一定要積極防疫,封城是失控時一定會拿的手段。
2. 時間的價值。

這篇提到最重要的觀念
是鐵鎚與舞蹈

他其實說的很清楚,不過還是解釋一下

1. 疫調跟隔離(就是台灣現在做的),一定是要執行的。說的簡單,但是這就看各國的行政,組織跟經驗。台灣先天條件好,政府組織經驗豐富,所以這點非常有優勢。看看德國,他們很早準備,但是因為四周接鄰其他國家,很快就放棄了。

目前還在這樣的國家: 台灣 新加坡 日本

2. 當疫情進入指數期,疫調與隔離崩潰,就要用[鐵鎚],封城。封城的效果可以看到武漢的神奇效果,但是中國經驗對其他民主國家是否可用,一定是有效但是有多有效,要看看。

中國封城的經驗告訴我們,封城到高峰2-3周,下降到很低大約是加倍。所以封城最少4周,6周合理,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力度,大概可能要8周,這就是美國政府說的六周的原因。

目前在這樣的國家: 美國 英國 法國

3. 鐵鎚不可能一值維持(轉頭看看武漢人,你們是例外),所以六周後會打開。由於有效的降低感染人數,病人數量下降,這時候就要採取[舞蹈],就是重新建立疫調與隔離,抑制住大爆發。並持續呼籲人民在維持正常生活狀態下,做好個人衛生,降低人際接觸。

目前在這樣的國家: 韓國

然而,一但失敗,就會再需要鐵鎚,就是封城。

一直周而復始,直到疫苗出來......

4. 至於義大利,就是封城太晚的下場。不要看義大利感染人數少,基本上一定有大量黑數,如果說真實感染人數超過中國是合理的估算。

****

第一波中國韓國結束

第二波歐州美國
可以預期第二波的疫情高峰再3月底到4月中,隨著封城的實施而看到效果。

第三波呢?!
第二波傳出去的攻擊,是全世界的。從各國確診暴增可以看出來。

根據這病毒的感染力,從傳入到真的進入明顯的指數期,需要數周時間,大概需要3-4周,除非遇到像是韓國的天災(宗教)。

所以三月底到四月初,可以看到沒擋住的國家進入第三波。

但是現在不管爆出多少例,都只是擔心,沒有到需要恐懼。現在還在考試期,真正成績單公布是四月初。,馬來西亞因為遇到天災所以自動申請補考(封城),菲律賓自知國力弱,也自動申請補考。

台灣目前疫調跟診斷體系都還有餘裕,政府知道真實的狀況,這跟剛剛開始檢查的美國跟崩潰的義大利不同。時中老神在在還是有道理的。

現在在大考期,不要掉以輕心。減少傳播與接觸。

工作照做,生活照過,但是盡量做到一個公民的責任。

四月初再來看吧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Pei-Chi Lo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Pei-Chi Lo 查核回應
1.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圍堵(ex.疫調隔離)」、「減災(ex.封城)」措施的差異與採行的國家。鐵鎚與舞蹈的形容、疫情變化與時間點的預測,皆屬作者個人意見的評論。
 
2.不過可留意,圍堵與減災措施並非絕對的二選一,例如文中舉例的英國,雖然以減災的增加社會距離措施為主,但依然有接觸者隔離等圍堵措施。
 
3.關於台灣是否應由圍堵進入減災措施,前疾管署長郭旭崧等皆有多元觀點。

不同意見出處

2020年3月9日WHO記者會-幹事長開場說明圍堵與減災「不是」二選一,二者皆重要,各國應依各自疫情決定比重:
https://www.who.int/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9-march-2020
 
英國NHS-隔離措施:
https://111.nhs.uk/isolation-note/

2020年2月25日前疾管署長郭旭崧投書-認為台灣應改變防疫策略,從圍堵進入減災為重: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00225005145-262105

2020年3月15日十七所寫的「英國和美國對抗COVID-19防疫策略的不同」,亦有更多國家防疫策略不同觀點:
http://bit.ly/39WBnwS

Get an isolation note - NHS website

Use this service if you have been told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of coronavirus and you need a note for your employer. This service is only for people who: have symptoms of

https://111.nhs.uk/isolation-note/

郭旭崧》圍堵過後 - 觀點

猶記得2月初,陳建仁副總統已提醒病毒可能逐漸流感化成為持續性的傳染病,相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早已意識到,現階段該是改變防疫策略,從圍堵改為減災的時候。只因擔憂社會大眾對社區傳染的恐慌,調整策略換來防疫破功的責難,就像世界衛生組織擔心恐慌,正糾結於是否要宣布疫情全球大流行。 其實包含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等防疫前輩都已表明,有沒有社區傳染已經不是現在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00225005145-262105

英國和美國對抗COVID-19防疫策略的不同 @ 千羽宗次郎的科學小窩 :: 痞客邦 ::

這一篇是神聖帥強的十七,為了最近英國和美國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不同防疫策略所寫的討論。因為太有參考價值了,徵得十七的同意後,重新排版並校稿,讓大家實際進入這兩個國家防疫的思考模式,並且去想想台灣的防疫走到哪裡了。 關於英國和美國的防疫策略,有一些非常值得探討的地方。以下是我的簡略說明(除了台灣之外,這兩個國家我最熟悉,所以只針對他們來解釋):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個國家對抗CO

http://bit.ly/39WBnwS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